
圖片為孩子在桑皮紙上作畫。陳詠梅攝
伊犁新聞網訊(通訊員陳詠梅)4月2日,在杏花盛開的美麗時節,一場別開生面的繪畫活動在伊寧縣祥和杏園精彩上演。新疆潤疆國畫院院長、非遺桑皮紙畫傳承人魏寶山將桑皮紙畫藝術帶到了這片充滿詩意的杏花海洋中,與青少年共同揮毫潑墨,讓桑皮紙上的中國畫綻放出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魏寶山向伊寧縣的美術教師進行桑皮紙繪畫指導,給56位各族青少年詳細介紹了桑皮紙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以及在創作中的獨特優勢。大家紛紛在桑皮紙上揮毫潑墨,有的描繪杏花的嬌美,有的書寫詩詞歌賦,讓千年桑皮紙與當代藝術碰撞出新的火花。
“這是我第一次在桑皮紙上畫畫,感覺和平時用的宣紙很不一樣,畫出來的畫更有韻味。”伊寧縣南通實驗學校七年級學生馬佳藝說。

圖片為孩子在桑皮紙上作畫。陳詠梅攝
桑皮紙以桑樹皮為原料,制作工藝繁復,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2006年新疆桑皮紙制作技藝被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魏寶山多年來致力于桑皮紙非遺的傳承與推廣。此次活動不僅為青少年提供了一次獨特的繪畫體驗,也為桑皮紙非遺的傳承和推廣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
魏寶山還現場揮毫,在7.2米的桑皮紙長卷上創作了書法《伊寧縣杏花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