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村民檢查灌溉管網。常勝攝
伊犁新聞網訊(通訊員馬伊熱·艾山常勝)近年來,伊寧縣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大力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構建現代化農業用水體系,既破解了水資源約束難題,又實現了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伊寧縣武功鄉巴熱提買里村的4175畝高效節水項目區是當地農業發展的亮點。該工程總投資558萬元,2024年投入使用,惠及3個村莊351戶。項目以高效節水為核心,構建四套獨立滴灌系統,配套建設沉砂池、清水池及40.91千米灌溉管網,實現水資源精準管控與高效利用。系統特別配置的全自動反沖網式過濾器,有效保障灌溉水質,降低管網堵塞風險,提升作業效率。同時,集成泵前過濾裝置與水肥一體化施肥設備,實現肥料的科學配比與精準施用,優化作物生長環境,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與品質。
武功鄉副鄉長余萬新介紹,該鄉耕地面積2.69萬畝,2022年至2024年陸續建成高效節水項目2.36萬畝以及11個沉砂池。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效節水工程以及利用新增資金開展土地平整項目,破除田埂、清理雜樹根,小田并大田,已增加有效種植面積856畝。同時,由村委會成立管護小組,村委會主任任組長,下設技術巡查組、村民監督組和設備維護組,負責及時維修檢修管道和線路故障,確保供水正常運轉。
該項目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還有效推動了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土地平整與“小田并大田”工程使全鄉土地流轉收益實現階梯式增長,2024年按每畝1500元標準核算,村集體增收29.23萬元;2025年完成家庭承包地流轉3936.05畝,累計發放流轉費用507.42萬元,資金兌付率達100%。同時釋放農村勞動力200余人,就近就業率提升至75%。
武功鄉巴熱提買里村村民木沙江·艾沙江說:“以前自己澆水時,玉米畝產量800到900公斤,現在采用滴灌后畝產量能達1噸至1.2噸;小麥以前畝產量300到400公斤,現在能達500公斤。以前澆水需要較多人力,現在只需要七八個人就夠了,其他人可以在企業務工,成本降低了,收入提高了,生活也變好了?!?/p>
伊寧縣作為“國家級糧食生產先進縣”和“全國百強產糧大縣”,始終將農業現代化發展放在戰略核心位置。通過大力推進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不僅實現了農田灌溉效率的跨越式提升,更構建起“節水增效、增產增收、生態改善”的良性發展格局,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生動詮釋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統一。
伊寧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何淼說:“伊寧縣耕地面積131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是113萬畝,截至2024年年底,高標準農田已經建成107.87萬畝,在永久基本農田上建成99.34萬畝,占比88%。自2019年以來,建成高標準農田84.6萬畝,總投入15.6億元。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了精準滴灌、水肥一體化、土地整合、‘小田并大田’等,使畝均用水量明顯減少,精準施肥取得較好效果,全程機械化率有效提高,糧食產量顯著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