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將至,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春節文化內涵,營造喜慶、熱烈濃厚的節日氛圍,近日,“新疆是個好地方——第十二屆天山南北賀新春非遺年俗展”之“靈蛇賀歲翰墨飄香”迎春納福活動在伊寧縣文化館舉行。

本次活動由伊寧縣委宣傳部、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辦,縣教育局、縣文化館、縣圖書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承辦。
過春節,貼春聯,歷經千百年,延續至今。活動現場,老師們用筆墨傳遞春節之特有色彩,不一會兒,一幅幅承載著祝福和喜慶寓意的春聯躍然紙上。另一邊,剪紙教師圍繞中國剪紙藝術的風格特色以及美好寓意,為學生們開啟了一場知識盛宴,并現場示范剪紙的基本手法與技巧。大家依照老師所授步驟,小心翼翼地剪裁,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探討,互幫互助,現場一片溫馨祥和。

伊犁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伊寧市“雙面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孫浩說:“今天來到伊寧縣參加送春聯活動,在活動中我代表剪紙的傳承人來給小朋友們教學剪紙。剪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傳承了2000多年,具有很濃厚的傳統色彩。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的去給小朋友們教習傳統文化,告訴小朋友們中國傳統文化中剪紙是從何而來的,剪紙的過程中需要用什么樣的技法、如何去表現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剪紙作品可以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年味,同時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揚和發展。”

退休老干部們現場揮毫潑墨,他們將祝福凝聚在筆尖,一筆一畫皆透露著嚴謹與工整,居民們則開心地圍在書桌旁,感受著國畫藝術的魅力,濃濃的年味兒“撲面而來”。
漆扇是以漆做筆,以水作畫,在原本白璧無瑕的扇面上,用多彩的顏料自由組合漂染,創造出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絕美畫卷。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將選擇的漆液先后滴入水中,輕微攪拌后,漆液就在水面上形成流動的花紋,再將白色扇面緩緩沉入水中,晃動、旋轉、提起,在一進一出間,一件件獨具匠心的漆扇作品逐漸呈現在大家面前。


伊寧縣第二小學學生畢馨怡說:“今天我來到這里,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一把漆扇,我很開心也很滿意。”
非遺版畫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卻又戴著神秘面紗的藝術。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挑選著自己喜愛的版畫模板,將模板按壓在紅紙上,用浸潤過金墨的棉錘在紙上認真地拓印,隨著一次次拓印,一幅幅生動形象的作品漸漸顯現眼前。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春聯、剪紙、版畫、書畫廣泛應用于各種喜慶場合。它們不僅是一種裝飾藝術,更是人們表達美好愿望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各族群眾深切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及其獨特韻味。

今年的迎新春納福活動不同于以前,在今年的迎新春納福活動現場,我們融入了傳統的年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拓畫還有漆扇。通過多種形式讓群眾、學生、老師來感受我們豐富的年俗文化,接下來我們會把活動持續開展到各鄉鎮,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全縣各族群眾感受春節的風俗文化,共同迎接2025年新春佳節。